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名40岁的上海男子,因为手上一个小小的划伤,8天后就离开了人世。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他平时做水产运输,处理海鲜时没戴手套,手上小伤口接触了冰鲜鱼虾,没想到这成了悲剧的开始。几天后,他高烧到40℃,手臂肿得像吹气球,皮肤上冒出血性水泡,最后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医生也无力回天。
这种病叫创伤弧菌感染,医学上有个吓人的名字——“食肉菌”。医生说得直白:一旦得上,死亡率几乎100%。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这种细菌就藏在海鲜和海水里,夏天尤其活跃,稍不注意就能钻进伤口,让人没机会反应。
男子平时身体壮实,干活麻利,谁能想到一个小划伤会要命?他工作时手被划破,没当回事,继续赤手搬运冰鲜海产品。几个小时后,手臂开始肿,晚上发烧,第二天就进了ICU。第八天,他再也没能醒过来。
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海水里的细菌,常见于鱼、虾、蟹、贝类中,尤其在5月到10月的夏天最猖狂。这细菌不像感冒病毒拖拖拉拉,一旦通过伤口进入身体,几个小时就能让人休克,甚至全身器官衰竭。数据显示,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50%到100%,尤其是肝病、糖尿病患者,风险更大。
很多人觉得,只有干水产的人才可能中招,其实不然。去海边玩水,手上有小划痕;菜市场赤手挑海鲜;甚至用没洗干净的手揉眼睛,这些日常小事都可能让细菌找到机会。专家说,哪怕伤口只有几毫米,接触到海水或生海鲜,细菌就能顺着伤口钻进血液。
这种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来得太快。早期症状看着像普通感染:伤口红肿、发热、有点疼。但没过多久,皮肤可能发紫、起水泡,甚至坏死。医生特别提醒:如果接触海鲜或海水后,伤口肿痛得厉害,伴随高烧,千万别拖,赶紧去医院。
上海这起悲剧让人唏嘘。主治医生说,他们已经拼尽全力,但创伤弧菌感染进展太快,几乎没有抢救的窗口期。男子如果一开始戴上手套,细菌可能根本没机会进入身体。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一个小小的疏忽,代价却是生命。
怎么防?其实不难。处理海鲜时,戴上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上有伤口的时候。海鲜最好煮熟吃,尤其是牡蛎这类贝类,生吃风险最高。有慢性病的人,更要远离生海鲜。去海边玩,别让伤口直接泡在海水里,哪怕只是小划痕。
除了创伤弧菌,夏天吃海鲜还有其他风险。国家疾控局提醒,生吃海产品容易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引发腹泻。每年夏天,因为处理海鲜不当,全国都有不少人中招。2023年疾控数据就显示,沿海地区因海鲜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占了不小比例。
上海男子的故事不是个例。广东、福建、浙江这些沿海地方,每年夏天都有类似病例。很多人有个共同点:手上有小伤口,接触了生海鲜,症状来得快,拖一拖就没救了。公众知道得太少,常常是家人病重才后悔没早点重视。
预防的关键就一句话:别让伤口碰海鲜。戴手套、煮熟吃、及时就医,这三招不费钱也不麻烦,却能救命。很多人觉得戴手套麻烦,觉得“就挑个鱼,没啥大事”。但看看上海男子的遭遇,一个手套就能改变结局。
夏天是海鲜的季节,也是细菌活跃的时候。别以为“没事”能当护身符,健康不是靠运气。创伤弧菌不挑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免疫力不如年轻人,更得小心。
这事听起来吓人,但其实只要多留个心眼,就能避开风险。买海鲜时戴上手套,伤口别沾水,烧熟了再吃,这些都是小事,却能保命。上海男子的悲剧提醒我们,生活里再小的细节,也可能藏着大风险。
最后想说,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吃海鲜的快乐不能少,但安全更得放第一位。你会因为怕麻烦不戴手套,还是愿意花一秒钟保护自己?这个问题,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