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夏天一到,热浪扑面而来,街上走几步就汗流浃背。高温不只是让人难受,严重时还能要命。中暑这事,可大可小,了解清楚怎么防、怎么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中暑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人待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身体散热跟不上,出汗太多,水和盐分流失严重,体温飙升,最后脑子和心脏出问题。尤其老人、孩子、孕妇,或者有慢性病、太累的人,更容易中招。数据上,去年全国因高温中暑进医院的超过10万人,严重时甚至会丢命。
先兆中暑是最初的信号。人在热地方待久了,觉得口渴、没力气、头晕眼花,甚至恶心想吐,体温可能还没到38℃。这时候别硬撑,赶紧找个凉快地方休息。很多人不当回事,以为自己扛得住,结果越拖越严重。
要是没及时处理,先兆中暑就可能变成轻度中暑。体温超过38℃,皮肤烫得像火烧,脸色发白,手脚冰凉,心跳加快,血压还可能掉下来。去年夏天,山东一建筑工人在工地晕倒,就是轻度中暑,幸好工友赶紧把他抬到阴凉处,才没出大事。
最危险的是重度中暑,分三种情况。第一种叫热痉挛,常见于年轻人在高温下干重活,出大汗后身体缺盐,腿肚子抽筋,疼得直叫。第二种是热衰竭,老人和小孩容易中招,头晕、呕吐、甚至晕厥,血压低到吓人。第三种最严重,叫热射病,体温能飙到40℃以上,人可能昏迷、抽搐,甚至心跳呼吸都停了。2023年,南方某城市一老人因热射病送医晚了,抢救无效走了。
发现中暑怎么办?先兆和轻度中暑,赶紧把人挪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脱掉厚衣服,喝点淡盐水。可以用湿毛巾擦身体,帮着降温。一般这么做,很快就能缓过来。如果人意识不清,赶紧送医院,医生会给输液补充水分。
热痉挛处理也差不多,先按轻度中暑的方法来,再送医院。医生会给补糖盐水,帮着放松抽筋的肌肉。动作要慢,别硬拉,不然肌肉容易受伤。去年广东一跑步的年轻人中暑抽筋,队友帮他揉腿,喝了盐水,很快好了。
热衰竭更紧急,得让人平躺,腿抬高,促进血液循环。还得按轻度中暑的方法降温、补水,然后马上送医院。医生会重点防低血压,保住心脏和大脑的供血。2024年夏天,北京一老人在公园散步晕倒,幸亏路人反应快,及时送医才没事。
热射病是中暑的“终极杀手”。一旦发现,现场得赶紧降温,拿冰袋敷在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大血管的地方,争取1小时内把体温降到39℃以下。同时给氧气,马上送医院。时间拖得越长,器官损伤越重。2023年上海一例热射病患者,体温42℃,送医后用了冰毯才救回来。
防中暑,平时得留心。夏天出门,带个水壶,随时喝点淡盐水,别等渴了才喝。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少穿紧身衣。家里老人小孩多注意,别让他们在没空调的地方待太久。数据说,室内通风好,能降低30%的中暑风险。
高温作业的人,比如建筑工人、快递员,更得小心。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候干活,多休息,多喝含盐饮料。2024年,山东一家工地给工人发了防暑包,里面有盐汽水和湿毛巾,中暑人数比前年少了近一半。
社区和家庭也得动起来。村里大喇叭可以常提醒,热浪来时别出门。家里备点藿香正气水,关键时刻能顶用。邻里间多串门,关心独居老人,发现不对劲赶紧帮忙。去年浙江一社区组织志愿者巡查,救下好几个中暑的老人。
防暑降温,人人都有责任。政府也在行动,像山东2023年就出了高温预警,提醒大家少出门,工地还调整了作业时间。国家气象局说,未来高温天气可能会更频繁,大家得养成防暑习惯,别不当回事。
高温天气不是开玩笑,中暑可能就在你身边。学会认症状,会急救,平时多预防,才能平平安安过夏天。你家是怎么防暑的?欢迎留言说说,大家一起学学经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