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武汉热干面是怎么火起来的?故事得从90年前的一个小贩说起。武汉街头,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早就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上世纪30年代,汉口长堤街有个小贩叫李包,靠卖凉粉和汤面谋生。那年夏天,天气热得像蒸笼,李包的面条没卖完,眼看就要坏掉。他急中生智,把面条煮熟晾干,想着第二天再卖。谁知一不小心,油壶翻了,麻油全洒在面条上。李包舍不得扔,干脆把面条和油拌匀,晾着备用。
第二天,李包把这堆“油拌面”烫热,撒上平时卖凉粉的调料:芝麻酱、葱花、酱油,端给顾客尝鲜。没想到,这一试,街坊们全炸了锅!那麻油的香气混着芝麻酱的浓郁,咬一口,筋道又入味,顾客吃完还想再来一碗。有人问这面叫啥,李包随口一说:“热干面!”这名字简单好记,热干面就这样在武汉街头火了。
李包的摊子从此排起了长队,街头巷尾都传开了这碗面的名号。后来,一个姓蔡的商人看准了机会,在中山大道开了家专卖热干面的店,叫“蔡林记”。这名字听着就喜气,寓意生意红火。蔡老板把热干面做得更讲究,面条筋道,芝麻酱调得恰到好处,店里天天爆满。慢慢地,蔡林记成了武汉热干面的招牌,连外地人都慕名前来。
热干面的做法其实不复杂,核心就是碱水面和芝麻酱。碱水面煮好后过凉水,拌上麻油防粘,再烫热,浇上芝麻酱、酱油、葱花等调料。每家店的配方都不太一样,有的加点辣椒油,有的撒点花生碎,味道各有千秋。武汉人吃热干面,讲究“拌三遍”,面条得和调料混得均匀,入口才香。
这碗面不只是武汉人的早餐,更是种生活方式。早上街头,摊贩吆喝,热气腾腾的锅里,面条翻滚,芝麻酱的香味飘满整条街。武汉人吃热干面,筷子一挑,呼噜噜几口下肚,干活都有劲了。外地游客来了武汉,不吃碗热干面,感觉就像没到过这城。
热干面火了以后,带动了一堆生意。做碱水面的厂子、磨芝麻酱的作坊、卖调料的小店,热干面让不少人赚到了钱。据统计,武汉的热干面产业每年能创造几十亿的产值,从街边小摊到连锁店,养活了一大群人。光是蔡林记,现在全国都有分店,年营业额早过亿了。
这些年,热干面也在“与时俱进”。有些店推出低脂芝麻酱,迎合爱健康的年轻人。还有店家脑洞大开,搞出麻辣牛肉热干面、咖喱热干面,吸引爱尝鲜的食客。去年,武汉还办了热干面节,全国各地的厨师聚一块,比谁的热干面更好吃,现场人山人海,热热闹闹。
热干面的故事,说白了,就是普通人动脑筋的结果。李包当年要是扔了那堆面条,哪有今天的热干面?生活里,谁还没点“翻车”的时候?关键是能随机应变,把坏事变好事。热干面不就是这么来的吗?一碗面,承载了武汉人的智慧和韧性。
现在,热干面已经是武汉的名片。去外地出差,武汉人一提家乡,别人准说:“哦,热干面那地儿!”这碗面不只是吃的,更是种自豪感。武汉人走到哪儿,都忘不了这口家乡味。数据说,2024年,武汉热干面相关话题在网上被讨论了上千万次,游客来武汉,八成都会点碗热干面尝尝。
热干面火了快一个世纪,依然是武汉人的心头爱。以后它会咋发展?会不会有更多新口味?会不会开到更多国家?这些问题,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肯定:热干面这碗“国民小吃”,还会继续香下去。你说,下一碗热干面,你想吃啥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