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6年老饼店,春饼薄如纸日卖3000张,凭啥让外地人挤破头?

2025-07-29 12:30:24
18435

沈阳街头有家饼店,26年了还天天排队,春饼薄得像纸,夹上酱脊骨一口下去,香得让人忘了回家。这家“家兴饼店”在浑南区汇泉东路,店面大得能坐几十人,装修简单,像老时候的小饭馆,干净得一尘不染。沈阳人爱吃面食,嘴挑得不行,味道差一点都不行,可这家店愣是靠春饼火了26年,连外地人都慕名而来。

春饼是啥?就是沈阳人餐桌上的一宝。薄薄的饼皮,摊得跟纸似的,透亮又筋道。跟南方的春卷可不是一回事,春卷是炸的,春饼是烙的,口感完全不同。沈阳人吃春饼,讲究的是夹菜裹着吃,饼皮得薄但不能破,嚼起来得有面香。家兴饼店的春饼就是这路子,配上经典的酱脊骨和炒合菜,卷成小方块,一口下去,饼香、肉香、菜香全在嘴里打架,味道绝了。

这家店为啥这么火?秘诀在用心。老板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和面,面粉选的是本地好麦子,水都是用过滤过的,摊饼的手艺更是练了20多年。饼摊得薄,火候还得拿捏得刚好,烙出来不焦不硬,软韧适中。店里一天能卖3000张饼,早上开门不到两小时,饼就得补货。价格也亲民,一张饼加一份菜,十来块钱能吃得满嘴油。

酱脊骨是这家店的招牌菜,炖得软烂入味,咸香中带点甜,裹进春饼里,油而不腻。炒合菜也好吃,土豆丝、绿豆芽、韭菜炒得脆生生的,卷在饼里清爽解腻。食客点菜时,服务员还会提醒怎么搭配最好吃,服务周到得像家里人。店里老顾客多,不少人从开业吃到现在,带着儿孙一起来,边吃边聊当年的故事。

沈阳人对吃讲究,尤其是面食,标准高得吓人。家兴饼店能火26年,靠的不只是味道,还有那份坚持。店里装修虽然简单,但桌椅擦得锃亮,地上连根头发丝都找不到。服务员忙碌却不乱,有人吃完盘子脏了,立马有人过来收拾。老板说,干净的环境和好吃的饼一样重要,顾客吃得舒心才愿意常来。

这家店还有个特点,菜单简单但样样拿手。除了春饼,熏肉大饼和几道家常炒菜也很有名。熏肉大饼外酥里嫩,肉香浓郁,切成块蘸点蒜酱,吃得人停不下来。炒菜里,地三鲜和溜肉段是点单率最高的,味道家常却总能让人想起小时候的饭桌。店里不搞花里胡哨的噱头,就是老老实实做菜,实打实留住顾客。

来这家店的,不光是本地人,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有人专程从外省开车过来,就为了一口春饼。网上评价说,这家店的春饼吃一次就忘不了,回头客多得数不过来。有个老顾客讲,他小时候爸妈带他来吃,现在他带自己孩子来,味道一点没变,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这种传承的感觉,是家兴饼店的魅力之一。

沈阳的美食文化,离不开面食的底蕴。北方人爱面食,不只是因为地理环境,更因为面食能做出千百种花样。春饼在沈阳,不只是一道菜,更是种生活方式。家兴饼店把这点抓得死死的,薄薄一张饼,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店里墙上挂着老照片,记录了26年来店里的点滴,有顾客笑着说,这些照片看着比菜单还亲切。

这家店的成功,也离不开老板的坚持。26年,风风雨雨,物价涨了,房租涨了,但饼的价格没怎么变。老板说,赚钱重要,但让大家吃得开心更重要。每天3000张饼的销量,背后是无数次和面、烙饼的重复。员工里还有几位是开业就跟着的老伙计,手艺一代传一代,味道始终如一。

吃春饼的过程,也是个享受。摊开一张饼,铺上炒合菜,夹一块酱脊骨,卷起来咬一口,饼皮筋道,菜和肉的味道混在一起,香得让人眯起眼。有人爱多放点辣椒,有人喜欢加点醋,服务员从不催,笑着让你慢慢吃。这种慢悠悠的氛围,在快节奏的城市里,显得格外珍贵。

家兴饼店的春饼,已经不只是一道菜,更是沈阳人生活的一部分。26年,店里见过无数人来来去去,有老顾客搬了家还专程回来吃,也有年轻人第一次来就被味道征服。老板说,只要有人爱吃,他们就一直做下去。未来,这家店还会不会继续火?大家觉得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