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大叔的红烧肉摊子,藏在老街的巷子里,40多年没挪过窝。每天清早,巷子口飘出肉香,路过的人鼻子一吸,肚子就咕咕叫。几十年的老手艺,愣是把一块五花肉做出了名堂,附近的老头老太提起他,眼睛都亮,嘴里直念叨:“那味道,绝了!”
大叔做红烧肉,从不偷懒。选的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拳头大的块,往锅里一丢,滋滋作响。光是煸炒就得花一个多钟头,手不能停,铲子翻来翻去,油脂慢慢化开,香气才算彻底出来。出锅的肉,肥的晶莹,瘦的紧实,咬一口满嘴香,油而不腻,软糯得像要化在舌头上。
这家小店没招牌,破旧的木门,墙上还挂着泛黄的日历,看着像穿越回80年代。以前生意火爆,大锅炖肉,香味能飘半条街。现在人少了,大叔改用小锅,一次只炖几块,想吃得提前一天订,不然只能干瞪眼。街坊们说,这么麻烦还老有回头客,全靠大叔的手艺硬。
红烧肉的做法,乍看简单,其实门道多。大叔不用花哨的调料,酱油是他自己调的,配方从不外传。肉得先用小火慢煨,煨到皮起泡,再加酱油回锅一烧,最后撒点醋提味。醋味跑光了,只留香气,肉吃起来软糯又入味,嚼一口满嘴都是幸福感。
大叔的红烧肉为啥独一无二?因为他讲究“慢工出细活”。别的店可能一锅炖好就完事,他得烧两道,先晚上炖一轮,第二天再加把火,肉才够烂,味道才够深。街坊们说,别人家的红烧肉吃的是调料味,大叔家的吃的是肉本来的香。
40多年,大叔没换过行当,手艺却越磨越精。早些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想吃口红烧肉,可没几家能做出他这味儿。那时候物资紧缺,一块好肉金贵得很,大叔愣是用柴火大锅,烧出了全街最馋人的味道。现在生活好了,肉不稀罕了,可大叔的红烧肉还是没人能比。
这门手艺,大叔没打算带进棺材。他收了个徒弟,三十来岁的小伙子,跟着他学了快十年。大叔把徒弟当自家人,教得一点不藏私。年底他打算退休,把摊子全交给徒弟。街坊们听了这事,都说:“这手艺有传承,咱这街的香味不会断。”
大叔的店虽然小,名气却不小。外地游客听说了,也会特地跑来尝一口,很多人吃完直竖大拇指,说这味道全国找不出第二个。数据上不好查,但光看巷子里排队的人就知道,这红烧肉有多受欢迎。连挑剔的老饕都说,吃过大叔的肉,别的红烧肉都差点意思。
做红烧肉听着简单,可没点真功夫还真不行。五花肉得选对,肥瘦得匀称,太瘦没嚼头,太肥又腻。火候也得拿捏准,小火慢炖才能让肉软而不散,香而不柴。大叔说,烧肉就像做人,得多点耐心,急不得,躁不得。
大叔这辈子没啥大追求,就想把红烧肉做好。他常说:“能让人吃着高兴,我这手艺就算没白练。”街坊们听了这话,都觉得暖心,觉得这肉里不光有香味,还有份人情味。毕竟,40多年不变的味道,本身就是种了不起的坚持。
这家店的红烧肉,和家常的味道不一样。别人做红烧肉,兴许加糖加料,调出甜味或咸味。大叔不靠这些,他全凭肉本身的香,硬是把简单食材做出了高级感。吃过的人都说,这肉吃一口就像回到小时候,爸妈在灶台前忙活的画面又冒出来了。
现在大叔年纪大了,干活不如年轻时利索,可手艺没丢。他站灶台前,铲子翻飞,眼神还是那么专注。徒弟在一旁学着,偶尔递个盘子,师徒俩配合得默契。街坊们看着这场景,都说这巷子里的香味,估计还能飘个几十年。
红烧肉这东西,家家户户都会做,可大叔的红烧肉愣是成了老街的招牌。有人说,这味道是种乡愁,吃一口就像回到过去,日子简单但踏实。也有年轻人说,这肉吃着有种“家”的感觉,哪怕在外漂泊,也觉得心里暖和。
你要是问老街的人,最馋啥?十个有九个会说大叔的红烧肉。你吃过这种老手艺的红烧肉吗?要是没吃过,下回路过老街,记得订一份,尝尝这40年的味道,保准让你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