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张大娘走了,就倒在小区门口的小路上,早上七点,太阳已经晒得人睁不开眼。她穿着汗衫,挎着布袋,想去菜市场买点便宜菜,结果人没回来。这事让人心里一紧:大热天,咋就这么走了?
医生说,张大娘得的是热射病。简单讲,就是身体被高温“烧坏”了。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来得快,狠起来要命,致死率高达七成以上。很多人觉得,热天喝点水,吹吹空调,没啥大不了。可张大娘这事告诉我们,热天对老人来说,真不是小事。
那天天气热得像蒸笼,空气黏得像粘了胶。地上的水泥砖烫得能煎鸡蛋。张大娘倒下时,旁边卖鸡蛋的老板娘吓得手一抖,赶紧打120。可救护车到了,医生检查后只能摇摇头。热射病发作快,等到人晕倒、抽搐,基本就没救了。
为啥老人这么容易出事?数据摆在那儿:2021年《柳叶刀·行星健康》研究说,全球每年有30多万人因为高温早早去世,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六成。老人身体跟年轻人不一样,热了不一定出汗,也不一定觉得渴。表面看着精神抖擞,其实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更麻烦的是,很多老人吃药,比如降压药、利尿剂。这些药会让身体更难调节温度。利尿剂让水排得快,身体更容易脱水;降压药让血流慢下来,散热更难。高温加上这些药,等于给身体使绊子,老人根本扛不住。
有人说,老人别出门不就行了?这话听着简单,可做起来难。张大娘每天早上买菜,不是因为非要买,而是因为这事让她觉得自己还“活着”。老人家不爱闲着,出门遛弯、买菜、跟邻居聊两句,是他们生活的支柱。硬让他们憋在家里,身体没事,心先垮了。
那咋办?关键是教老人怎么安全出门。比如,早晨6点到8点是最好的出门时间,太阳没那么毒,空气也干净。可这时候菜市场还没开门,咋买菜?社区可以帮忙,弄个“移动菜车”早点进小区,或者让菜贩早点摆摊。这不就解决了吗?
穿衣服也有讲究。老人夏天爱穿背心、凉拖鞋,觉得凉快。可皮肤露得多,反而散热差,热量容易憋在身上。最好穿浅色、宽松的长袖棉衣,透气又挡太阳,再戴个宽檐帽,比扇子管用多了。
说到吃喝,很多人觉得夏天吃点绿豆汤、西瓜,清爽又降火。可对老人来说,绿豆太凉,伤胃;西瓜糖分高,糖尿病患者吃多了也不好。老人夏天得吃得均衡,别光盯着“降火”食物。喝水更得注意,老人不觉得渴,不是不想喝,是身体感觉迟钝了。别硬灌水,容易出问题。最好每两小时喝150毫升水,慢慢喝,稳稳补。
张大娘的事,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她倒下的背后,是我们对高温的轻视,是对老人身体的陌生。热射病只是个引子,真正的问题是老人生活的习惯、身体的变化,还有我们没教他们怎么应对。高温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当回事。
社区能做点啥?比如多设几个凉亭,路边加点遮阳棚,让老人歇脚。医院和社区可以搞点讲座,教老人怎么防暑,别光说“多喝水”。年轻人也得帮一把,陪老人早点出门,提醒他们带水、戴帽子。小事做起来,效果大得很。
这事让人想想就觉得沉重。张大娘走了,可她留下的教训得记着。高温不是开玩笑,老人更需要我们用心。你的家人,你的小区,准备好应对大热天了吗?大家来聊聊,你觉得还能做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