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Blog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影视
|
24H
|
专题
|
直播
全部
新闻
财经
汽车
消费
房产
康养
文旅
北京
影视
24H
直播
曝光台
何以中国·理想都城|从正阳门到景泰蓝 看见北京的“文脉不息”
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正阳门箭楼焕新开放后,吸引各地游客来此沉浸式打卡,为公众理解古都规划智慧、感受文化遗产魅力打开了新窗口。
广西三江:绽放指尖的侗族吉祥花
侗族吉祥花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手工艺品,由心灵手巧的侗族女性一丝一线编织而成,融侗族印染、刺绣、织锦等技艺于一体,最早用来悬挂在风雨桥、鼓楼等公共建筑中,是祈求风调雨顺的吉祥饰品,其制作技艺列入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数字技术为中外
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随着数字化浪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从北京文化论坛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进展
从中轴线申遗带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到建设内涵丰富的“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从三条文化带交相辉映,到文化科技新业态遍地开花……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 专家这样热议文化中的含“科”量
文化传承、创新、互鉴,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科技赋能文化的新场景吸引着与会嘉宾的目光,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等议题开展深入探讨,共绘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
西藏的孩子:嘹亮童声焕新藏戏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集唱、舞、韵、白、技于一体的表演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传承队伍如何更加壮大?
今年3月,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942人。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规模近4000人。与此同时,非遗项目传承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问题不容忽视。
用心用情保护传承,让
文化遗产
焕发新生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雄踞丹崖山之巅。
赏古乐、做扎染……这个暑假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魅力
暑假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遇见非遗”社教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36场展演活动。
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在故宫展出
当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故宫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发布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发布,45项具体措施将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从一场非遗展演看湘巴藏戏的传承发展
流传于南木林县的湘巴藏戏属于蓝面具流派,已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南木林湘巴藏戏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藏戏流派之一。
广西柳州:百名制茶匠人交流六堡茶技艺
当日,来自广西各地的上百名制茶匠人齐聚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交流六堡茶技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盛夏金莲川
盛夏时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迎来最佳观赏期,金黄色的花海与苍茫草原相映成趣,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的断壁残垣在草原上清晰可见。
活态传承激发新活力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物理轴线,也是一条文化轴线、发展轴线。这条有着壮美秩序的轴线,正书写着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焕发出勃勃生机。
铅锡刻镂:飞刀走线,青铜“生花”
铅锡刻镂技艺是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制模技艺,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利用铅锡柔软延展的特性,通过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刻镂等手法,把平面纹饰和立体、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特定的模型。
重庆:科技赋能大足石刻 注入新活力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始凿于初唐,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新消费打造世界潮流“引力场”丨解锁中轴线新玩法 体验世界
文化遗产
新脉动
对于北京而言,中轴线是历史文化之轴,也是美食之轴、生活之轴。
习近平与世界遗产:西湖印记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习近平的文化足迹遍及中国各地,考察文化遗产,探寻历史文脉,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