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UC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针对UC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主榜扎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词条等非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涉及网络暴力、未成年人隐私等相关话题……
    工信部通报29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治理。近期,经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查,共发现29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表面充电背地里偷数据,共享充电宝弹出这个提示框千万别点!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云南昆明开幕,期间,网络安全博览会同步举行。博览会现场展示了一批新型窃密工具,这些工具究竟是如何实施窃密的?又该如何防范?总台记者展示了一款可窃取手机数据的共享充电宝。
    事关个人隐私,12款常用App完成优化改进
    “换脸变声”诈骗、设备偷窥偷听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利用“AI换脸”伪造身份、智能设备“偷听”、摄像头被操控……AI生成视频、智能管家、刷脸支付等新技术让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如何提升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净网—2025丨直播带货变带“祸”?这些红线碰不得!
    现如今网购方便快捷,直播间购物更是风靡一时,主播们卖力介绍,福利不断,让人忍不住“剁手”。BUT!热闹的直播间背后,可能藏着你看不见的“坑”和“雷”。虚假宣传、诈骗陷阱、隐私泄露...稍不留神,钱包受损不说,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威胁!
    黑产屡禁不止,手机沦为“透明盒子”?扒下恶意APP的“马甲”
    按领导要求泄露客户隐私给4S店后被刑拘并辞退?人保财险一分公司遭前员工举报
    一名自称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前理赔处员工的周姓网友举报称,其任职期间按直属领导要求,将事故车辆的车牌、电话、地点等千条客户隐私信息违规推送给合作的第三方4S店,被警方处罚后遭公司解雇。
    涉及算法、续费等APP服务环节,工信部这份指南护航你的权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京发布《指南》,着眼移动互联网应用常见服务场景,重点梳理了服务提供、个人信息保护、算法推荐、服务收费、投诉处理、客服热线6个方面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保护手机号隐私!700专用号段将启用
    “700XXXXXXXXXXXX”号码要来了!工信部出手规范“隐私号”
    为满足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码号资源需求,并与固定、移动用户号码明显区分,便于用户识别,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码号资源,管理位长11位,使用位长15位。
    700号段将成为“隐私号”专用码号资源
    通知明确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由应用平台提供方、基础平台提供方和业务使用方三者协同开展,并设置了三个月试点准备阶段、三个月试点过渡阶段、两年正式试点阶段。
    谷歌因滥用手机用户数据被判赔偿超3亿美元
    谷歌公司辩称,其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中已对数据传输进行了说明,用户已同意相关条款,没有安卓用户因数据传输而受到损害。
    澳航遭遇“重大”网络攻击 数百万客户信息恐遭泄露
    澳大利亚澳洲航空公司7月2日说,该公司正在调查一起“重大”网络攻击事件。据其通报,黑客入侵了澳航一个存有大约600万客户隐私信息的数据系统,恐致大规模数据泄露。
    前员工偷拍顾客6岁女儿西贝致歉,去年接待儿童客群650万人次
    6月27日,1818黄金眼报道称,杭州有家长反映,其6岁的女儿被西贝男服务员偷拍照片并当做抖音背景图。对此,西贝餐饮官微27日发声明表示,经核查,涉事员工为已离职员工贺某,经沟通贺某已经删除相关照片。西贝对于贺某在顾客服务中的不当行为表达深深的歉意。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警惕网络摄像头隐私泄露风险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了专项远程技术检测,发现部分网络摄像头设备存在未授权访问漏洞,一些用户未更改密码就使用摄像头的行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记者1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旨在深入推进“护童计划”,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倡议》日前发布。
    “刷脸”要守好安全防线 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被贷款”
    当“刷脸”成为生活常态,一些“强制刷脸”“无感抓拍”等不当使用乱象以及人脸识别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
    人脸识别新规6月起实施 宾馆客房的私密空间不得安装设备
    小区门禁必须“刷脸”才能解锁,门店私自收集顾客人脸信息用于分析营销策略,被非法收集的人脸信息在网上售卖用于诈骗等犯罪……人脸识别技术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当心!这63款移动应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