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Blog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影视
|
24H
|
专题
|
直播
全部
新闻
财经
汽车
消费
房产
康养
文旅
北京
影视
24H
直播
曝光台
黑产屡禁不止,手机沦为“透明盒子”?扒下恶意APP的“马甲”
按领导要求泄露客户
隐私
给4S店后被刑拘并辞退?人保财险一分公司遭前员工举报
一名自称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前理赔处员工的周姓网友举报称,其任职期间按直属领导要求,将事故车辆的车牌、电话、地点等千条客户隐私信息违规推送给合作的第三方4S店,被警方处罚后遭公司解雇。
涉及算法、续费等APP服务环节,工信部这份指南护航你的权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京发布《指南》,着眼移动互联网应用常见服务场景,重点梳理了服务提供、个人信息保护、算法推荐、服务收费、投诉处理、客服热线6个方面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保护手机号
隐私
!700专用号段将启用
“700XXXXXXXXXXXX”号码要来了!工信部出手规范“
隐私
号”
为满足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码号资源需求,并与固定、移动用户号码明显区分,便于用户识别,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码号资源,管理位长11位,使用位长15位。
700号段将成为“
隐私
号”专用码号资源
通知明确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由应用平台提供方、基础平台提供方和业务使用方三者协同开展,并设置了三个月试点准备阶段、三个月试点过渡阶段、两年正式试点阶段。
谷歌因滥用手机用户数据被判赔偿超3亿美元
谷歌公司辩称,其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中已对数据传输进行了说明,用户已同意相关条款,没有安卓用户因数据传输而受到损害。
澳航遭遇“重大”网络攻击 数百万客户信息恐遭泄露
澳大利亚澳洲航空公司7月2日说,该公司正在调查一起“重大”网络攻击事件。据其通报,黑客入侵了澳航一个存有大约600万客户隐私信息的数据系统,恐致大规模数据泄露。
前员工偷拍顾客6岁女儿西贝致歉,去年接待儿童客群650万人次
6月27日,1818黄金眼报道称,杭州有家长反映,其6岁的女儿被西贝男服务员偷拍照片并当做抖音背景图。对此,西贝餐饮官微27日发声明表示,经核查,涉事员工为已离职员工贺某,经沟通贺某已经删除相关照片。西贝对于贺某在顾客服务中的不当行为表达深深的歉意。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警惕网络摄像头
隐私
泄露风险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了专项远程技术检测,发现部分网络摄像头设备存在未授权访问漏洞,一些用户未更改密码就使用摄像头的行为,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记者1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旨在深入推进“护童计划”,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倡议》日前发布。
“刷脸”要守好安全防线 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被贷款”
当“刷脸”成为生活常态,一些“强制刷脸”“无感抓拍”等不当使用乱象以及人脸识别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
人脸识别新规6月起实施 宾馆客房的私密空间不得安装设备
小区门禁必须“刷脸”才能解锁,门店私自收集顾客人脸信息用于分析营销策略,被非法收集的人脸信息在网上售卖用于诈骗等犯罪……人脸识别技术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当心!这63款移动应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隐私
泄露、诱导沉迷……如何守护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上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隐私泄露、APP“变脸”、智能手表诱发沉迷与攀比等新问题带来隐患,青少年模式有时“失灵”,引发家长担忧。
3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涉多个剪辑软件
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在应用宝中3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奢侈品巨头陷信任危机 迪奥证实中国用户
隐私
数据遭泄露
5月12日晚,法国奢侈品巨头迪奥(Dior)向中国客户发送短信,确认其数据库在2025年5月7日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导致部分客户个人信息泄露。
你的信息值多少钱?起底
隐私
黑市交易内幕
你的信息值多少钱?起底
隐私
黑市交易内幕
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部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有效遏制个人信息大肆泄露,但普通群众的“隐私焦虑”仍会因为个案发生被反复激发,我们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国家安全部提醒:谨防智能穿戴设备失密泄密
一块手表、一枚手环,或许就是守护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闸门”,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更要守护好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
1
2
3
4
5
6
7
8
9
10